院系纵览
电子科学与技术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院系纵览 >> 院系纵览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电子科学与技术

 

第一部分:专业概要

一、专业简要描述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包含以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与制造为核心的微电子学和以光电信息转换、存储、传输、处理为核心的光电子学。培养能在该领域从事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集成电子系统的分析、设计、制造、测试和应用,以及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管理等工作,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创新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特色亮点

专业拥有辽宁省集成电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微电子工艺生产线以及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21年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学生在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成绩突出,与知名高校“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共同跻身全国前十,居东北地区第一。毕业生就业领域宽、就业质量好,平均薪资高。

第二部分:专业介绍

一、专业解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芯片,相当于人的心脏。心脏不强,体量再大也不算强。要加快在芯片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勇攀世界半导体存储科技高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每个人都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在各自岗位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贡献。”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为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中的一级学科,是信息技术的基石。包含了建立在以集成电路芯片为核心、各种固态半导体电子器件为基础的微电子技术和以光存储、传输、处理为核心、光电转换技术为基础的光电子技术。194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晶体管,开创了微电子技术时代。自2010年以来,计算机、智能手机与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等信息产业的发展,使相关电子产品、部件的市场需求呈指数增长。处理器、存储器、调制解调器等芯片和液晶、LEDOLED等显示设备,以及新兴的SOC、智能传感、仿神经等芯片的研发、设计与制造均属于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范畴。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就不可能有计算机、现代通信、网络等产业的发展,就没有今天的信息社会。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推动经济增长必须依靠创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企业的“命门”所在,必须掌握更多关键技术,掌控产业发展主导权。当代社会,GDP每增长100元,需要约10元电子工业产值和约3元集成电路产值支持。近年来,我国芯片行业屡受国外制约,为在高科技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突破技术壁垒,我国正在前所未有地加大对微电子行业的支持力度,并不断吸引外资。市场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即“芯人才”的需求在逐年增加,行业缺口很大,就业前景良好。

二、专业优势

1.专业历史

沈阳工业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始建于1958年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业,1998年调整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21年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

2.办学定位

立足辽宁,面向全国,服务微电子技术领域,依托集成电路、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微机电系统三个特色方向,培养能在该领域从事设计、开发、制造、管理等工作,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创新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建设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国家一流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

3.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微电子学、微电子器件与集成电路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生产工艺等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内宽广的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在微、光电子领域内从事各种电子元器件、微机电系统、集成电路乃至集成电路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制造及其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具有国际视野、环保节能意识、创新意识、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的创新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4.课程体系

集成电路类:集成电路设计基础、集成电路仿真技术、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混合信号集成电路、片上系统设计基础、Verilog数字系统设计等;

微电子类:微电子工艺基础、微电子封装技术、微电子测试分析技术、微电子器件原理、半导体器件模拟仿真、纳米材料与器件、光电子器件、功率半导体器件、半导体敏感元件、微机电系统、薄膜材料与器件、新型半导体材料等;基础类: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信号与系统、大学物理、理论物理基础、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学、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等。

5.师资力量

专业教师全员具有博士学位。获韩国首尔大学,日本高知大学等海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教师4人,获大连理工大学、沈阳自动化所等国内知名高校、研究所博士学位教师10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人才称号获得者6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创新团队2个。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占54%,中青年教师比例占77%,职称、年龄结构合理,是一支充满活力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6.专业特色

努力培养能够着眼世界、对标一流、勤于思考、敢于创新并具有艰苦奋斗精神和市场生存能力的高水平科技人才,是本专业一贯的办学宗旨和特色。具有以下几个特色方向:

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与制造技术研发:具有辽宁省重点实验室“集成电路及电子系统设计联合实验室”,可完成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与制造技术研发工作,依托该实验室多次获得国家教育部、省科技厅、教育厅等基金项目资助;发表SCI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近年来,我系学生在集成电路设计大赛中成绩斐然。“华为杯”第三届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和第二届集成电路EDA设计精英挑战赛,我专业都是东北唯一入选专业,第三届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包揽了所有集成电路设计的东北赛区第一名,辽宁省第一名。

智能MEMS传感与仿神经芯片研发:研发具有气体、压力、加速度等各种感知功能的智能MEMS传感芯片,拓展人工智能使之拥有嗅觉、触觉。研发具有神经网络功能的仿神经芯片,拓展人工智能使之拥有直觉、知觉与思维。智能传感与仿神经系统协同合作,实现人工智能微型化、系统化、智能化,作为物联网的感知部分,推动信息时代发展。近年来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基金。发表SCI检索的期刊学术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具有半导体工艺生产线和相关测试平台,突出实践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绿色新能源、新材料与功率半导体器件模拟与设计:该方向是本专业多年来重点特色研究方向之一,国内IGBT技术发展的领军人物、国际电力半导体技术知名专家赵善麒博士为本专业1983年本科生。针对大功率模块、太阳能电池、低维与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展开广泛研究。

薄膜晶体管与显示技术:该方向产业发展迅猛,市场缺口大,产品范围宽,应用前景广。涵盖了从仪器仪表、手机、移动数码、家电、车载显示、显示器、大屏幕电视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就业前景广阔。参与了国家 “863”、国家自然基金、日本科技创新等项目与合作等。近年来发表SCI期刊论文10余篇,国际会议论文10余篇。

7.专业潜力

1)政策利好

2021年,多部门连续出台政策,推进解决制约发展的 “芯病”。中国芯片产业开始崛起,“卡脖子”问题将被打破。

2)人才缺口巨大

我国集成电路从业人员人数不到30万人,人才缺口40-70万,未来十多年,集成电路产业面临长期需求旺盛,供给不足的矛盾。

3)市场巨大

我国集成电路市场需求大,2017-2020年间投产半导体晶圆厂62座,其中26座位于中国。

3)就业前景良好

专业就业范围广泛,刚毕业的本科生平均年薪为10万元,工作5年以后,平均年薪为20万元左右。研究生30万左右。

三、就业情况

1.就业主要方向:各类电子材料,电子器件公司、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制造、封测公司、LED芯片制造及封测公司、片上系统设计及制造公司、相关领域企事业单位等。

2.就业重点单位:就业去向为微电子、精工制造、医疗、汽车制造、通信、银行等信息技术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如:TCL科技集团、中芯国际、北京燕东微电子、天津中环半导体、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瑞萨电子、扬州扬杰科技、圣邦微电子、杭州士兰明芯科技、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格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中电集团东北微电子研究所、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华虹半导体有限公司、华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等,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

3.考研情况: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并考取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知名高校以及考取本校本专业的研究生,考取研究生比例约30%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