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纵览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院系纵览 >> 院系纵览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1999年,由1960年成立的无线电系(1972年更名为电子工程系)和1985年学校成立的国内第一所计算机学院以及四个校属研究所合并组建;学院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以培养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层次人才为目标。

目前,学院设有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五个本科招生专业,在学本科生为1994人。其中“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为国家一类特色专业、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辽宁省优势特色专业,在2013年和2020年辽宁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连续两次位列全省第一,该专业已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即该专业的本科学历得到美国、英国、澳洲等《华盛顿协议》成员国的承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国家首批一流本科建设专业、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辽宁省创新创业试点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辽宁省普通高校本科课程体系国际化试点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为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在IC芯片设计领域已经达到东北地区一流水平,近三年,全国IC芯片设计大赛成绩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同时位列全国前十;“通信工程”在培养无线通信技术人才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学院设有“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该博士点设有国家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同时该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学科”,在2017年全国学科水平评估评估中进入全国前20~30%,位列全国第15;此外,学院设有仪器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并具有电子信息类专业型硕士授权点。目前,学院硕士研究生在学人数为721名、博士研究生在学人数为66名,博士后进站18人。

师资队伍强大。学院现有教工129人,专任教师10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为73.3%,博士生导师51(含12名校外博导)人,教授28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38人;其中国家级人才称号2人,省级人才称号获得者13人。

教学平台完备、奖励机制健全、图书及数字资源丰富。学院设有云计算与大数据、IC芯片设计、机器人、图像处理、嵌入式人工智能等32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室,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我院本科生、研究生参加“国际数学建模大赛”、“挑战杯电子设计大赛”、“ACM程序设计大赛”、“全国IC芯片设计大赛”、“智能制造”等创新、竞赛活动获得国家级奖励近130项,成绩优异者直接被华为、德国ROSEN、中芯国际、腾讯、阿里巴巴等国际化公司录用就业;学院制订了优秀生转专业、保送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中国仪器仪表奖学金等多元奖励政策,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学院具有超星电子图书、书世界中文电子图书、新品数字图书数据库、院士文库等电子图书资源近50万册。

科研条件优越、实力雄厚。学院拥有5个省级科研平台,分别为辽宁省科技厅“机器视觉重点实验室”、“输油气管道内检测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发改委“油气长输管道内检测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教育厅“先进在线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 “集成电路及电子系统设计实验室”;同时,学院拥有“沈阳工业大学-美国德州仪器DSP联合实验室”、“沈阳工业大学-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管道检测联合实验室”、“沈阳工业大学-美国物理声学公司声发射技术联合实验室”等9个校企合作科研平台,以及“工业测量与控制中心”、“视觉检测技术研究所”、“自动控制与系统工程研究所”等15个院级科研机构。近些年,学院在先进在线检测技术、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传感器、IC芯片设计、生物工程、无人机、机器人、智能制造信息系统、复杂系统控制与优化等研究方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32项(其中重点基金2项)、省部级项目和企业委托课题200余项,科研进款每年递增,连续多年位列全校第一,2021年科技进款近4300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是我校历史上获得的3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之一);年均发表高水平论文50余篇;年均获发明专利授权30余项。同时,学院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影响力,学院与英国、美国、中国香港及国内多所大学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活动,成功组织召开了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青年学术会议,第一至十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信息感知与融合前沿论坛,教育部仪器、智能教指委全国学术会议等。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将以奋发向上的精神教书育人、服务社会、传承文化,师生共同解放思想,苦练内功,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为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信息学院而努力奋斗。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