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纵览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院系纵览 >> 院系纵览 >> 石油化工学院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第一部分:专业概述

一、专业简要描述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材料类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具备纤维及塑料等高分子材料合成、加工及应用、结构与性能表征、过程控制及工艺设计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在石油化工、建筑、交通、医疗、农业等领域胜任高分子材料新产品开发、技术开发、工艺优化、生产管理及质量控制等方面工作。

二、专业特色亮点

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首批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教学团队为省优秀教学团队。以高分子合成和高分子材料加工为主线,校企深度融合,面向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服务石油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产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突出和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专业设有研究生保送机制,就业前景广阔。

第二部分:专业介绍

一、专业解读

材料是用来制造各种产品的物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材料可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按照加工方法和使用性能分为纤维、塑料、橡胶、胶粘剂、涂料及复合材料等。

高分子,即高分子化合物,由独立单元连接而成的链状结构,是由众多原子或原子团主要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相对分子质量在一万以上的长的链状化合物。放大到宏观可以把高分子链类比成像项链或蛇一样可蠕动的长的链状结构。

高分子材料是以高分子化合物为基体组分的材料。由于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量很大以及长的链状结构,导致高分子材料具有与小分子不同的结构特点和独特的运动规律,从而表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加工性能、耐腐蚀、优异的绝缘性能等特点,呈现出很多其它材料不可比拟的优点。

20世纪30年代高分子科学诞生以来,高分子材料飞速发展,前景方兴未艾。

在国防和航空航天尖端领域,不可或缺的是耐寒、耐高温、耐辐射、耐老化、密封性好的高分子材料;在舰船与海洋工程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是轻量化复合板、防腐涂料及隐形屏蔽涂料等高分子材料;轨道机车领域,高铁车头和车体是由高分子复合材料制成的,水泥枕、铁轨和地基间的连接件是以聚氨酯等弹性体高分子材料来填隙和密封的;汽车领域中,保险杠、仪表板、灯罩、轮胎等部件是由高分子材料制备而来;医疗领域中,高分子材料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用来制成人工器官、可吸收手术缝合线,输液袋,防护服,防疫口罩等;农业种植领域所用的塑料大棚、地膜是由聚烯烃类高分子材料加工而成的;人们日常生活领域中,塑钢窗、塑料餐盒、手机壳、各种工具把手、家用电器的外罩;服饰、地毯、床上用品、鞋材等均少不了高分子材料的身影。

综上所述,高分子材料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高分子材料的重要性显而易见,高分子材料是现代工业和高科技领域的重要基石,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和国家安全不可或缺的重要保证。

以塑代钢,塑料的密度仅为钢铁密度的六分之一,实现材料轻量化,应用于汽车领域,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为国家的节能减排做出贡献,对实现国家 2030 年碳达峰以及 2060 年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以塑代木、代纸等方面的应用,有利于保护天然材料,有利于资源可持续性发展。绝大多数高分子材料可重新回收再利用,对我国循环经济有重要意义。

材料的品种和数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新材料是先进技术的先导,没有新材料就没有现代化。目前,新材料已成为国家和辽宁省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高分子材料是新材料产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由此,国家和辽宁经济以及社会发展亟需大批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及相关专业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优势

1.专业历史沿革

专业成立于1978年,原名为化学纤维专业;1986年调整为高分子化工专业和高分子材料专业;2002年合并调整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2015年获辽宁省首批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2017年获省首批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2021年获批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发展依托于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省首批双一流建设学科。

2.专业定位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面向国家和辽宁发展需求,服务石油化工、高分子材料和化工新材料产业,培养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和技术创新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打造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3.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符合国家、地方及行业经济发展的需求,掌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团队协作精神、家国情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面向石油化工、高分子材料和化工新材料产业,能在高分子合成、高分子材料加工及相关领域从事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工艺设计及优化和现场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专业特色

1)行业背景深厚,校企深度融合

专业因中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化纤行业而诞生,以高分子化工和高分子材料加工为主线,构建校企商榷的完整知识体系、特色课程群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多年来服务石油化工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形成鲜明的校企深度融合办学特色。

2)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构建了校内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与校外现代企业实践教学资源相结合,形成现场操作与虚拟仿真相结合,实验、实习、实训三位一体的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大力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3)专业办学实力增强,专业影响力提升

高分子材料教学团队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获批辽宁省首批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学校重视专业发展,获批多个省级以上实践教学中心,建立“本--博”连续培养制度。本专业深受考生和企业欢迎,招生率高,就业率高。

5.专业发展潜力

专业于2021年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7年获省首批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2022年专业招生规模达125人,近3年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均超过93%,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石油化工、高分子材料和化工新材料是辽宁省“十四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产业,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的发展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将继续加大,专业发展前景广阔。

6.课程体系设置

融入OBE、新工科、课程思政、教育信息化、创新创业等理念,优化课程体系,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和国际化设置课程体系。

1)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修满170学分(第一课堂),其中通识教育69学分,专业课程31学分,实践教学52学分,选修16学分,实践课程比例30.7%

2)专业核心课程

设置高分子合成领域核心课程:高聚物合成工艺学、聚合反应工程与设备;设置高分子材料加工领域核心课程: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高分子材料成型设备;设置两大领域核心公共课程:高分子化学(双语)、高分子物理(双语)、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双语)、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化工环境与安全、聚合物共混改性。

3)主要实践环节

基础化学实验、物理实验、高分子科学基础实验、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高聚物合成工艺课程设计、创新设计性实验、基础工程实训、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化工CAD实训、化工模拟仿真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等。

4)课程设置具有新工科特点

设置创新创业基础、学科专业导论等创新课程;设置高分子物理(双语)、高分子化学(双语)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双语)等国际化课程;增设计算机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中的应用、化工技术经济与项目管理等新工科、新技术学科融合课程;设置实验、实习、实训等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和化工CAD实训等智能制造需要的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学科交叉融合能力。

7.教学团队及教学科研成果

高分子材料教学团队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现有专职专业教师23人,其中博士6人,教授6人,2名省材料类教指委委员,省级人才称号获得者4人,1名辽阳市十大杰出青年,4名辽阳市 “科技特派员”, 70%以上为双师双能型教师;外聘教师13人,其中教授级高工5人,享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兴辽英才计划”创新领军人才1人。生师比为17.51

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强,完成省教改项目7项,获批国家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9项,省级精品共享课1门,省级一流课程1门,出版教材9部。创建省级以上实验和实践教学平台10个,与企业联合成立“新型高分子材料”等5个研究室,共建13个企业实践基地,3个创新孵化公司。近年来主持国家基金项目3项,省级基金项目15项,省级揭榜挂帅项目1项,横向课题31项,合同额约1300万元,其中1项科技成果填补国内空白,1项省重大项目,并有多项成果落地转化。获市科技进步奖3项,授权发明专利17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60余篇。

专业实验室隶属“石油化工与材料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面积500多平方米,拥有205台套实验仪器设备,总值300万元。专业已建成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能够满足学生的实习需求。

专业一直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训练和各类竞赛,以实践促学习。近3年,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国家级奖项2项,省级奖项6项;获省级以上创新创业训练项目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生态环保作品竞赛、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大学生化工原理大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数学建模比赛等,获得省级以上荣誉65项,其中国家级奖11项;近年学生撰写论文25篇;获授权发明专利8部,获软件著作权11件;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多项,形成了争先创新的主动学习的大好局面,学习效果明显增强,专业实力明显增强。

三、就业情况

1.就业主要方向:毕业生具备纤维、塑料、橡胶等高分子材料合成、结构与性能表征、加工与应用、工艺设计及过程控制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面向石油化工、化工新材料和高分子材料产业,能够在石油化工、建筑、交通、电器、医疗、农业等领域胜任高分子材料新产品开发、技术开发、工艺设计及优化、生产管理及质量控制等方面工作。

毕业生综合能力强,爱岗敬业,很快成长为所在单位技术骨干。2007届毕业生娄喜营现任中石油吉林化工工程有限公司副部长,高级工程师; 2010届毕业生孙阳任中石化国际事业南京有限公司化工部经理;2011届毕业生管胜杰现成长为大连石油化工工程公司实华福利厂厂长;2013届毕业生张龙云现任辽阳康达塑胶树脂有限公司项目主管等。

多年来,专业培养出一大批综合素质高,在岗位上发挥重要作用的优秀校友,如辽阳市委常委、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强;中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副总经理宋杰;中国航油辽宁石油有限公司总经理、教授级高工丁仁朋;昆山浩恩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和钛亿科技(辽宁)有限公司董事长裴永辉;国家能源集团神华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教授级高工张清海;天津大学高级工程师朱孔营;中科院化学所副研究员杨海军等,他们起到辐射作用,为专业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2.就业重点单位:自1978年专业建立以来,共培养专业本科毕业生3000多名,就业单位大多为大中型石化企业、大型民企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中国石油大连石化公司、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中石油抚顺石化公司,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天津石化、浙江卫星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镇海炼化、齐鲁石化公司、中国石化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化集团泉州石化公司、盛虹石化集团有限公司,沈阳橡胶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辽阳康达塑胶树脂有限公司、辽宁奥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油LG乐金有限公司、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长春一汽集团、青岛海尔、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宁波金发新材料有限公司、天津津滨石化设备有限公司、万华化学容威聚氨酯有限公司、中建一局华江建设有限公司、凯莱英医药集团、天津联维乙烯工程有限公司、通辽金煤化工有限公司、宁波长鸿高分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和创化学有限公司、浙江新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康辉大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恒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等单位。

中石油吉林石化、长鸿高科、辽阳康达等用人单位给予学生高度评价,对其综合能力高度认可;校友反馈校内外教学资源充足,课程设置合理,学生职业适应力强;省内高校同行如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大连工业大学等认为我校高材专业底蕴深厚,校企联合共建特色突出,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需求。

3.考研情况:建立本科转专业和研究生保送机制。本科前2学期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转专业,前6学期学习和竞赛加分总成绩排名前列的学生可以保送到国内理想高校读研究生。

部分毕业生考取或保送国家一流科研院所学攻读研究生,近年来考研率20%以上。就读高校包括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东北大学、东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

攻读研究生的学生深受相关院校欢迎,发展潜力大。2020届毕业生王逸蓉同学被保送到中国科学院大学直博。2017届毕业生彭威在东华大学硕博连读期间发表一作论文,SCI影响因子达14以上,是课题组迄今为止发表的最高影响因子论文。2013届毕业生郭洪爽,2020年博士毕业于天津大学,现于芬兰的坦佩雷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